“靠理財來盈利,合法但是不靠譜,這樣的上市公司主營業(yè)務狀況肯定打折扣,股民博不過的!辟Y深投資者劉先生這樣認為。 統(tǒng)計數(shù)字顯示,九月份以來滬深兩市共有167家上市公司斥資400.05億元人民幣購買了344項各類信托及理財產品。 許多投資者認為,現(xiàn)在許多上市公司利用超募或再融資“圈錢”,所得資金不在主營業(yè)務上下功夫,卻沉淀在低息理財產品里,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投資者愿望。 據同花順統(tǒng)計(以實際購買日期為準,剔除現(xiàn)金處置進展公告等往期交易),從2016年9月1日至10月19日,滬深兩市共有167家上市公司斥資400.05億元人民幣購買了344項各類信托及理財產品。 另外,從2016年年初至10月18日,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產品次數(shù)2703次,購買理財產品累計動用資金2481.35億元。 其中,按持有理財產品的認購金額這一指標排序,中國動力出手最為“土豪”。9月14日,中國動力發(fā)布公告稱,公司對最高額度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的暫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(xiàn)金管理,投資安全性高、流動性好的保本型投資產品,有效期為自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。同時提及,公司和中信銀行北京福碼大廈支行簽署了購買理財產品協(xié)議,購買金額為50億元,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.20%或3.70%。而預期收益最高的是中原內配購買的恒天財富投資基金,該信托的預期收益為6.9%。 從炒股賺錢轉向保本理財 根據相關的規(guī)定,上市公司自有資金用于投資只需要董事會通過,無須進行股東大會表決。這就意味著,不管募集資金還是自有資金,只要保證安全,就可以買理財產品。因此流動性好、有保本約定的銀行理財產品成為上市公司新寵。 從購買的金融產品來看,購買理財產品的交易占九成多,其余的是購買信托產品和其他產品。年收益率大多都在3%~5%之間。大多數(shù)公司偏向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,委托期在3個月以內的占七成。 對于購買理財產品,上市公司無一例外地公告稱,旨在提高閑置資金的使用效率。 有證券分析人士表示,今年上市公司購入理財?shù)那闆r遠超去年同期,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是“牛市”,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錢會投入基金或股票中博取更高利潤的回報。但今年股市低迷,上市公司就將錢轉入更為穩(wěn)妥保險的銀行的理財產品,雖然收益率稍低,但是在熊市大環(huán)境下,此種方式賺錢更為穩(wěn)妥。 圈錢投入理財比實體多 不過,許多投資者卻認為,許多上市公司利用超募或再融資“圈錢”,所得資金不在主營業(yè)務上下功夫,卻沉淀在低息理財產品里,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投資者愿望。此外,目前購買理財產品已經成為部分上市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,如此一來,讓投資人對公司經營能力產生懷疑。 從上市公司理財資金來源上看,理財資金占募集資金比例近半的比比皆是。今年1月上市的貴人鳥募集資金凈額8.82億元,4月份就拿出其中不超過4億元購買了短期理財產品。 僅今年1月上市的48家次新股中有7家公司披露以募投資金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公告,其中總部在廣州的天賜材料半年間已投資16筆。 此外,上市后通過定增等再融資手段取得的資金也被投入理財市場。今年以來,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中,有三成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里有過定向增發(fā),其中129家公司定向增發(fā)是為了補充流動資金。 而購買理財產品較多的公司也是變更募投項目的常客。 以日出東方為例,使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累計余額16.2億元。 專家觀點:理財無可厚非 但公司前景多不樂觀 在上市公司的理財大軍中,甚至出現(xiàn)了靠理財盈利支撐公司業(yè)績的現(xiàn)象。同達創(chuàng)業(yè)2015年年報顯示,報告期內,該公司收回了財通基金富春46號資產管理計劃本金及收益,為公司2015年度利潤的主要來源。 而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,超過五成以上凈利靠銀行理財賺錢的上市公司值得下注嗎?有分析人士表示,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,對于企業(yè)來說是正常的財務管理,但是此類企業(yè)也需投資者特別注意,因為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公司所屬的整個行業(yè)或者其自身未來的發(fā)展“錢景”并不樂觀,需要長期觀望。其實,上市公司應該更專注于用盈利得來的錢投入主營業(yè)務,多投入研發(fā),而不是賺錢就購買理財產品求穩(wěn)妥。 還有市場人士認為,上市公司本該是民間資金投資實體經濟的一大渠道,如果變成“錢生錢”游戲的二傳手,不利于實體企業(yè)的融資環(huán)境。 |
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臨汾金融網 ( 晉ICP備15007433號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